今天是:
文章详细
中国教育现代化路径的历史变迁与未来展望
——省教科院副院长薄存旭为第十期挂职、访学学员作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02-27 来源:山东省教科院 点击数:0
 

2月25日上午,省教科院副院长薄存旭为第十期挂职、访学学员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专题讲座。  

薄存旭回顾了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曲折历程。自1902 - 1903年清政府借鉴西欧和日本经验颁布学制起,中国教育便开启了现代化征程。此后,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改革分别受到法、美、苏等国影响,逐步形成了如今的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推动工业化建设,我国参照苏联模式构建教育体系。改革开放后,教育领域经历诸多变革,如2001年的课程改革引入欧美教育理念,引发了广泛讨论与反思。

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周期紧密相连。从近代工业发展需求催生学校建设,到不同时期教育对工业化进程的适配,都体现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的关系。如今,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为教育带来全新挑战。一方面,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校管理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都亟待革新;另一方面,人才培养面临新课题,如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人才流失以及教师素养提升等问题,都需要教育界深入思考和应对。教育各要素的配置需紧密结合发展周期,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具备前瞻性,提前布局人才培养方向,尤其要关注新兴领域的人才需求。随着技术发展,教师的工作角色和方式也将发生重大转变,这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我,适应新的教育环境。

通过本次讲座,学员们不仅加深了对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理解,也明确了自身在教育改革中的责任与使命。大家纷纷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推动教育体系的现代化转型,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贡献力量。







上一篇:素养本位的课程设计与实施——省教科院课程研究中心唐立宁为第十期挂职、访学学员作专题讲座 下一篇:教师的职业认同与业务提升——省教科院基教中心舒德全副主任为第十期挂职、访学学员作专题讲座

版权所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鲁ICP备16004198号-1 

地址:济南市中区土屋路3—1号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