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河生态文明视域下小学生生态人格的行动研究”课题汇报 | ||
发布时间:2023-01-04 来源:山东省教科院 点击数:0次
|
||
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小学 近年来,学校提出新君子教育的发展目标。学校实施新君子教育,目的就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办中国式教育,为中国教育融入孔子智慧,为世界教育提供中国经验。我们新君子教育有三大支柱:一个是真挚的家国情怀、一个是深厚的国学根基、一个是开阔的国际视野,以此为支撑培养具有中国心、民族魂、文化根、创新力的君子学生;塑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仁爱教师;建设有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现代气息的儒风校园。 新君子教育三大支柱,我们又设计了十大教育支点。 家国情怀教育十大支点包括:强国有我,社会主义信念筑基行动;祭奠先烈,红色血脉赓续塑魂行动;红色故事,英雄精神代代相传行动;致敬楷模,时代精神学习宣讲行动;励志践行,学习雷锋志愿服务行动;体验感悟,红色基地研学体验行动;爱我家乡,壮美山河巡游礼赞行动;爱党爱国,党庆国庆节庆教育行动;红歌传唱,革命精神艺术陶冶行动;爱我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行动。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国际视野的精神依靠。在“三国”之中“家国情怀”是个旗帜是个方向是个精髓。 国学根基教育的十大支点包括:诵经典,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文化基因;祭先贤,祭奠先哲先贤,构筑精神信仰;兴礼乐,融入礼乐教化,达成以文化人;办讲坛,传播文化思想,搭建交流平台;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力量;传家风,弘扬优良家风,赓续精神血脉;过节庆,过好中国节日,体验民俗风情;研学游,游学文化遗产,加深文化体验;习六艺,研习六艺之能,练就济世本领;做君子,传承四维八德,志道修齐治平。诵经典、祭先贤、兴礼乐、办讲坛、讲故事、传家风、过节庆、研学游、习六艺、做君子,这十大行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与家校合育相结合、与班队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特色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师的发展与成长相结合。国学根基教育,围绕着一种中国式的教育生活的一个理念,把紧扣时代脉搏教育的本质和育人的目标,构建起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体系、内容体系和方法体系。 国际视野十大教育支点包括:一起漫游世界,世界风情体验行动;同住一个家园,地球环境教育行动;珍爱和平生活,国际争端解决行动;关注粮食问题,贫困国家援助行动;进世界名人,世界名人访谈行动;感受文化差异,世界文化探访行动;科技贡献人类,世界科技创新行动;我与世界同行,地球村民交流行动;走进一带一路,中国国际合作行动;关注人类命运,人类命运共同体行动。我们非常强调的一个观点,国际视野不是西方视野。它是全球视野,是人类命运的事业。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下,在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思想指导下的国际视野教育。对于国际视野教育,他是培养学生的人类观念国际视野和全球视野。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在这里,我为什么强调新君子教育这个三十项行动呢?因为我们所做的新君子教育,与我们研究的课题和今天会议的主题紧密相关、高度契合。比如国际视野教育,十大行动中就包括把地球环境,包括粮食问题,包括文化的差异、包括人类的命运共同体等等等等和国际的合作等等。 学校在实施新君子教育过程中,坚持六大战略,以文化为引领,以班级和课堂为主阵地,以教师发展、学校管理和办学资源拓展为支撑。这六大战略形成了一个正三角的这一个体系。学校新君子教育着力实现4个突破:深入开展“逸家少年君子行”项目,在“三国”理念下立德树人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学思行课堂”项目,在孔子教学思想融入现代课程改革取得新突破;以“一堂三馆四廊五园六院”建设为重点,在儒风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以家风体验馆为阵地,开展“好家风八大行动”,在家校合育建设取得新突破。 以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君子思想融入现代教育,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君子教育有丰富深刻的教育内涵,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符合教育基本规律,符合时代发展需求,是实现办学水平新跨越、办学特色实现新塑造、教育形象实现新提升的重大决策。学校实施新君子教育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有益探索,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样本,是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现代教育的典型案例。 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我们这个课题的情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想我们这一个课题,要应该基于三个背景下去考量: 第一个背景,我们把这项课题的研究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宏观背景下去定位。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个提法,这一个理念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他是基于我们传统的思维天下大同、天下为公、天人合一理念的一个新时代的中国方案。在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这五个方面。涉及到五个领域,包括解决战争问题、安全问题、经济的问题、文化交流的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问题。在人类共同面临的这些问题之中,环境问题开展协作交流就显得意义更为重要。 第二个背景,我们把这项课题的研究放在国家绿色发展理念这个中观背景下去观照。国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作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要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那这一个这个绿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不可迫切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个背景,我们要把这项课题的研究放在青少年全面道德培养的微观背景下去实施。这是我本人在组织这项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间一个新的思考。我们现在在谈这个人的道德实际上是三个维度前面也谈到是人与自我,人与人和人与自然这三个纬度。人与自我,现在这个社会包括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都有很多的论述和经验。儒家思想中,人的敬畏感、君子求诸己,这也都是在自我认知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文化中那就更加丰富,五伦中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产生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道德。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儒家研究的一个重点的话,那人与自然的关系道家给了很多有益的启发,这里面思想更加丰富。包括在《尚书》中就有思想“天地为万物之母”,庄子就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我们古代敬奉“天地君亲师”,为什么要敬奉天地,他就是天地为万物之母啊。这是我们在传统文化中能够找到很多有关这方面的道德培养的一些内容。从现代的角度,我们要重视这三个维度的培养,所以一个人的全面道德的培养是人与自己、与他人和与自然。三个方面的,综合的,统一的,协调的。所以这个方面既是传统的一种挖掘也是现代道德素养的一个体现。这是对这个研究背景的一点思考。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下面我想谈一谈课题的核心概念。生态文明代表了时代的特征 ,文明的转型,不仅对人格的发展与完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其转型过程当中,也使得新型人格——生态人格的转型成为可能。生态人格是道德人格的一种新型要求,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生活方式 、生存方式所持的具有个性特征的态度和立场。而生态文明的教育最重要的是从小学生的教育做起,从小培养生态人格。上午我也听了华东师大岳教授的那个报告也很受启发。我想补充两点启发。 第一点,所有的生态问题,所存在的生态危机,最重要的一个根源还是人的道德问题。我们把环境问题归结为人的问题,那人到底在哪些方面出现了问题呢?实际上还是道德的方面的问题。所以我说环境的危机,生态的危机是道德危机的一个表现,是到的危机在生态和环境领域的一个表现。另外一点,有专家把生态文明概括为与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同样的文明形态且列工业文明之后。这种说法,有个人的意见,生态思想不是现在才具备的一种思想,生态文明的一些观点,并不是现在才产生的一种新的观点,而是自古有之。古今中外都是这样,这些生态文明点观点在古代社会时期是一种自然的状态,到了工业社会生态遭到了破坏,到了现在我们进入到信息社会和智能社会的时候,生态文明生态教育包括我们研究才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 课题研究的价值,我想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能够助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从教育抓起,从小抓起,从人格抓起是生态文明建设培根固本工程;第二,能够丰富新时代君子的德行内涵。君子“仁智勇”从生态教育角度、人与自然的维度,内涵更加丰富、时代性更加深入。第三,能够促进学生生态人格发展。课题组将依托黄河生态文明建设,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从不同方法、手段等的应用入手,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现状 生态文明教育重视不够、目标不明、内容不系统、教学方法形式化、教育实践零散化,生态文明教育中的生态人格培养力度不足等问题。课题组将以本校及相关学校为例,通过对近年来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当前生态文明教育中可取之处的总结、归纳与分析。如: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关注有所提升、小学生态文明教育中的本土化、特色化资源运用增强等。 五、研究重难点 我们搞课题研究主要还是有三个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我们主要针对现在把学校生态教育所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这么几个目标。我想说的一个观点,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生态教育才存在,过去很多方面已经开始了生态教育,生态教育不是零起点、零起步。前些时候可能的提法叫做环境教育,比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很多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相处的内容。我们的教材中,很多相关内容可以把它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进行把项目化、主题化、跨学科综合化。 下一步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就是依据黄河生态文明建设,从培育学生生态人格的角度入手,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多维度分析,并将利用资源挖掘、目标细化、内容丰富、方法创新的形式,针对当前生态文明教育中现存问题,进行更新、更全生态文明教育路径的研究。 研究难点,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不同特点,从生态人格培养的角度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的细化明确;从黄河生态文明建设出发,依据学生年级段情况,以体系化、系统化为原则指导进行主题活动的设计与举办;多学科知识融合下,借助黄河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学生生态文明创新意识、探究能力的可行做法。 六、实施策略 关于实施的策略,我们概括为7个方面。 1.分析黄河生态文明现状,进行黄河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挖掘,将生态文明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 2.利用课堂育人,借助黄河生态文明资源,结合生态人格培养目标,建设体系化的主题课程。 3.依据黄河生态文明建设,从学生力所能及的角度入手,开展生态文明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问题解决性学习。 4.营造以黄河生态文明为载体的校园生态文化环境,举办各类主题活动,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对于环境我常讲,教育好比池塘里养鱼,养水比养鱼更重要。这个养水,就是创造人文环境。什么样的人文环境大家都在厉行节约,都在过着一种这个这个绿色生活,低碳生活的这种状态下理念下,那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受到影响。 5.通过多学科知识融合的方法,以黄河生态文明持续发展为主题,进行多知识融合下的创新设计。 6.借助家校协同育人,共同助力学生生态人格的养成。共同助力学生生态人格的养成这一个很重要很关键。我常讲在小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或者叫生态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生活教育,是一种低碳的,绿色的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学校是一个主阵地,但是这个主阵地中的生活养成并不在学校,在家庭。所以这个家校合育,协同育人显得尤为重要。 7.结合传统文化,深化学生对生态人格理解与行为养成。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的下步打算。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还会出现各种问题,研究就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小学生年龄差距大,认知行为水平不一,生态人格教育教学要实施差异化教育问题;教师实施实施生态文明教育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应该得到培养、锻炼和提升的问题;生态文明教育生态人格的培养,需要多学科协同教育。跨学科协同教学需要加强问题等。实施过程中间的问题,如何把这一步问题的研究上升到一个学校的行动,办学的思想,而进一步丰富学校育人的目的,这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思考。 下一步,我们将依据级段学生的特点,从生态认知、生态情感、生态意志、生态行为方面细化培育目标;依据课程主题,通过多学科知识融合的方法,进行多学科融合下的教学内容整合;依据培育目标,挖掘黄河生态文明建设中可用的教育资源,形成分年级段的教育资源库;构建生态文明教育生态人格培养的教学模式。“导学+案例”、“视频+讨论”、“问题分析+创意实践”等不同课型。 我们也期待,通过我们的研究,能进一步丰富君子教育体系,呼唤出学生内心深处关爱自然生命的情绪,激发儿童万物生命及其生长环境的伦理责任,从而升华人类的环境保护责任与义务,进一步让学生萌生生态人格思想和理念! |
||
上一篇:黄河生态保护深度融入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建设研究 ——中期汇报 | 下一篇:《初中语文黄河主题文化课程构建与实施》 | |
|
||
版权所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鲁ICP备16004198号-1
地址:济南市中区土屋路3—1号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