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校大生态”——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红旗村小学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路径 | ||
发布时间:2023-01-04 来源:山东省教科院 点击数:0次
|
||
段 敏 一、学校简介 武汉市硚口区红旗村小学坐落于汉口繁华的中山大道临街武胜路路口,创建于1947年,是一所有着七十五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学校因为地处闹市中心寸土寸金的老城区,所以校园场地小,生均活动面积不到3.5平方米,办学规模也比较小,现有在校学生863人,18个班级,任课教师50人。我校是一所生态教育特色学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开始实施环境教育,到绿色教育,到现在的生态文明教育,学校虽然小,但是我们始终坚持“小学校 大生态、小学校 大环保”,坚信“小”学校也可以有“大作为”。先后4次被评为国际生态学校,今年正在进行第五次国际生态学校的复评,是全国首批生态道德示范学校、全国第二所“守护江豚示范学校”、全国生态学校垃圾减量先进单位、湖北省首家零碳校园、湖北省绿色学校、湖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单位、武汉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武汉市现代化学校、硚口区低碳校园示范校,学校教学质量过硬,生态教育特色鲜明。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播撒绿色种子 奠基和谐人生,在办学理念引领下,以“打造生态校园 办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为办学目标,以“培养有家国情怀、阳光心态、绿色行动、创新精神的时代小公民”为育人目标,高举立德树人旗帜,坚持“双轮驱动”,深耕“红旗文化”,发展生态教育。学校目前有两大特色,一红一绿,相得益彰。一是传承红色基因开展“红旗”系列主题教育,构建立体化育人新格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将学生培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二是结合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教育引导学生从小胸怀家国,肩负责任,关注环境,实践环保,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发展绿色生态教育。学校的校训也是紧密结合学校特色,“阳光心态 绿色行动”。近几年学校发展进入快车道,特色发展创新高。2022年学校和三峡集团三峡电能数字有限公司共建,充分利用校外优质资源,推进学校生态教育,成为湖北省首家零碳校园。 (播放7月14日零碳校园媒体视频) 二、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做法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我们对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认识以及学校是如何抢抓机遇,做好传承与创新,用好各种资源,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快速发展的。 一、传承办学历史,深化认识与认同 学校从1988年开始进行环保教育,1998年学校就被确定为第一批中美合作野生动植物(WCS)环境项目实验学校。学校倡导“环保行动从我做起”,三十多年不停歇。综观学校近三十年特色发展的历史,经历了从环保活动——环境教育——绿色教育----生态教育的历程,不管校长如何更替,“绿色”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学校在“播撒绿色种子,奠基和谐人生”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与时俱进,将办学理念中“绿色”“生态”“环保”“和谐”等核心价值物化和内化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们结合习总书记有关生态的重要论述,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让垃圾分类成为社会新时尚”、长江大保护等等,开展各种环保主题教育活动,“小学校大环保”、“小学校大生态”的特色发展理念深入每一名师生。 2021年8月,武汉市发改委和市节能中心领导调研红旗村小学,对红旗村小学生态教育特色高度肯定,《人民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文章《节能低碳理念在红旗村小学代代相传》。(公众号展示) 二、用好教师资源,发挥头雁效应 人才是第一资源,学校生态文明教育需要优秀的、专业的教师队伍,需要有一批具有环保生活理念、走在环保前沿、践行绿色低碳环保生活方式的教师。多年来,我校在开展环保活动时,也不断打造一支高素质环保教师队伍。学校涌现出一大批致力于环保的老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主要特色环保方向,如班主任张珊霞老师,在班级教育活动中长期坚持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从2005年,到现在已经十七年。她所带的每一届班级,学生每周都会把班级积累下来的空矿泉水瓶、易拉罐、纸张等分类回收,将所得款项捐给基金会。校本课程专任教师段烨秋带领“自然笔记”学生社团,编写江豚校本教材,还打造自家无污染小菜园。科学教师黄斌三十多年教龄始终带领社团学生进行环保研究、语文教师何丹、副校长周莉君、德育主任陈薇、大队辅导员潘成瑶、美术教师吴红霞等等。学校也努力为老师搭建平台介绍她们成长历程、分享教育成果,让“特色”教师亮起来,并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从而推进学校环保教育特色。《长江日报》对张珊霞老师所带班级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对段烨秋老师的守护江豚团队进行专题报道。(播放相关图片视频) 三、以课程为核心,生态教育序列化 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是课程,德育活动首当其冲。有课程做支撑,学校生态文明教育才能落地生根。 1、德育活动课程。 (1)生态文明教育月。学校坚持每年3月举行校园环保节,根据《红旗村小学“环保明星”、“环保家庭”“环保教师”六要六不要评比细则》,在全校师生中投票评出学校“环保明星”、“环保家庭”、“环保教师”,这些明星个人、明星家庭不仅自己养成了保护环境的好习惯,还成为了环境保护的义务宣传员,成为了环境保护的小使者,从2011年开始到2022年整整12年,2020年新冠疫情,评选活动也坚持在线上完成。(播放相关图片及视频) (2)环保主题教育。以国际生态学校的创建为依托,深入开展生态教育活动,结合环保纪念日,开展传统环保节日活动,播种生态文明教育的种子,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依托学校少年环保局,将红旗文化、生态文明理念与常规教育相结合,以学生衣食住行中的生态环保行为为主线,制定《红旗村小学绿色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序列》,明确低、中、高三个年段学生的绿色行为习惯要求,实现习惯养成教育的常态化。 2020年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下居家学习期间,我们更加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是生态教育最好的契机,红旗村小学2020年“与万物共享自然”线上环保主题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见美篇)学校线上环保活动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好评,一颗颗环保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武汉教育电视台、武汉教育官方微博,分别报道。 4月1-7日的全国爱鸟周,开展《爱鸟新时代,共建好生态》主题教育活动。 4月22日开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世界地球日主题活动。 6月5日开展《保护环境,我们都是行动者》世界环境日主题教育活动。 (3)学校建立校园环保机制,成立少年环保局,开展节约能源主题教育活动。环保局设立“能源管理部”、“资源回收部”、“环保宣传部”、“环保行为督察部”、“校园环境督察部”等部门。每年建队节进行学生竞选,培养学生“爱大生态,做小事情”。 2、校本课程 垃圾分类、保护江豚、太阳能发电是我校校本课程中的三大主要项目。学校在推进环保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学校组织校本教材编写小组,以校本课程专任教师段烨秋老师为代表的一部分教师自主编写了《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一套六本,通过校本课程落实垃圾分类环保教育。学校给每个教室配备分类垃圾箱,操场上装有电子分类扫码垃圾箱。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分类处理,每班有二维码卡片,刷卡投放,并进行积分。学校定期公布垃圾分类情况。学校建有可再生能源体验馆、植物体验馆和自然生态园。 学校还编制了校本教材《江豚淘淘》,2019年12月,经过层层海选、网上投票,学校江豚校本课程被评为武汉市“十大最美校本课程”。目前学校正在组织教师编写“碳未来”校本教材。 3、走班社团课程 学校还开展了其他各种环保社团活动(如湿地保护、观鸟、自然笔记、小花匠等等) 四、科研高位引领,真研究真探索 科研兴校不是一句空话,但是在学校日常工作中,由于繁杂的教育教学事务性工作,就会冲淡课题研究工作,经常会把科研工作做成“虚”的、和教育教学工作不太融合的“两张皮”。我们红旗村小学非常重视科研工作,把科研工作和学校特色发展紧密结合,课题研究始终伴随着特色发展,引领着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科研工作因特色鲜明而更出彩,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从十一五“基于绿色教育思想下小学办学策略研究”到十二五“基于绿色教育理念下课堂文化建构策略研究”,到十三五“小学生低碳生活教育路径与策略研究”,再到今天的十四五“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学科渗透研究”,我们始终抓住一条主线,就是生态教育特色,把教育科研与学校特色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科研为依托,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我们的生态教育也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紧紧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向纵深推进。 市教育科学十三五重点课题《小学生低碳生活教育的路径与策略研究》,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2020年9月高水平通过结题评审。华中师范大学岳伟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参与结题评审会的武汉市教科院院长等领导对学校课题研究工作高度认可,一致认为研究具有较强针对性、实效性,推动学校低碳生活教育、环保特色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推广价值。2022年5月学校十四五课题武汉市教育科学2021年度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态文明教育学科渗透研究》顺利开题。 五、抢抓机遇向外借力,助推学校快速发展 十八大以来,国家进入新时代,学校多次组织干部教师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2020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低碳校园示范校的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抓住双碳论述进行再发展?我们认识到,今天的中小学生到2030年正是风华正茂的青年,到2060年仍是社会的中间力量。学校生态教育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关注碳达峰、碳中和,抓住一切机遇、利用好一切能利用的资源,不断创新生态教育、培养未来世界的生态小公民,打造生态教育品牌。 2021年12月,学校与三峡集团三峡电能数字有限公司结成共建关系。在武汉市硚口区发展和改革局、三峡电能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学校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与统计机制,进行各项能耗减量和碳汇吸收,有序推进零碳校园的建设。在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质量认证中心武汉分中心的指导下,学校全力打造全省首家净零碳校园。将零碳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确立了以零碳教育为引领,践行零碳生活方式为基本点,开展零碳设施建设为切入点,构建“三位一体”的零碳校园建设方略,并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一年来,三峡电能数字有限公司为学校注入资金200万,帮助校园零碳装置和零碳校园环境建设整体提档升级,让最先进的零碳高科技技术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生活。不论是校园环境还是零碳基础设施,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改造学校原有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建成了50kW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该电站由 105 块太阳能电池板组成,总装机容量高达54千瓦,年发电小时数约1050小时,年产新能源绿电5.3万度,所生产的电能通过逆变器直接并入学校日常使用,多余电量还可直接并入电网。新光伏发电基地不仅可发电,还起到隔热、防水、空间利用的作用。该电站的发电状况由安装在教学楼大厅的一块显示器实时显示。 二是学校使用“能管云”平台,能显示每层楼教室能耗使用情况,实现校园综合能源服务深度覆盖,进一步提升校园能效管理水平。 三是升级换代的“碳”未来——智慧能源生态体验馆。(视频)馆内分为——我们的使命、神奇的新能源、从低碳迈向零碳和学生活动体验区四个主题。在智慧能源生态体验馆,同学们不仅真切地感受到新能源对未来生活的改变,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四是学校所有教室更换了照明设备,安装了162盏节能护眼灯,光源充足,光线柔和。 五是学校建成了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 通过电子屏实时向师生展示“风速、风向、气压、湿度、噪声”等数值,提示师生空气质量与健康的关系,注意个人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六是安装智慧路灯,含照明控制系统、充电桩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环境监测系统、广播系统、一键报警系统等多种功能。 七是学校操场安装LED电子显示大屏,从校园安全提醒到零碳文明宣传,从每周要事到环保节日标语,满足学校宣传教育,绿色低能耗。 六、师生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生态文明教育落地 我们认为,把低碳绿色生活的理念融入校园的每个环节,把理念变成行动,生态文明教育才有价值与意义。全校师生努力践行节能降碳、共创绿色未来。 一是学校严格落实“三节”节水、节电、节粮。所有师生做到人走灯灭,晴天不开灯,午休不开灯,下班切断电源开关。夏天空调的使用上,所有教室、办公室均设定为 26℃,节能已经成为每一个师生的行动自觉。学校倡导“光盘行动”,校少年环保局队干每天对各班级倒的剩饭剩菜实行称重并公布。 二是做好垃圾分类拓展活动。学校从2005年开始坚持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工作,至今已整整18年。我们将垃圾分类回收工作列入学校德育活动一部分,师生参与面达100%。班班参与,每班都有垃圾回收箱;人人参与,每人均有量化评价指标。学校定期开展“家校合力促发展,垃圾分类我先行”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参加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宣传垃圾分类工作。(视频) 三是开展低碳出行实践活动。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对全校师生进行统计,对师生的出行方式、距离等做了量化分析,召开了“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环保主题宣讲队会,倡导绿色、安全、文明出行,带动家长及全社会都来关注绿色出行,号召全校师生绿色低碳出行。 今年6月,学校的《从低碳迈向零碳》被评为武汉市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整个武汉市只有三个。我们是其中之一(视频) 在红旗村小学,一群热爱生活、热爱世界、热爱大自然,向上、向善、向美的师生,徜徉在绿色的校园,随处可见爱护生态环境的言行,并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延伸到每一天的低碳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的种子种在了学生的心里,我们坚信:“小学校”也有“大作为”! 谢谢聆听!欢迎关注红旗村小学微信公众号! |
||
上一篇:“双减”背景下“生态主体教育”育人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 下一篇:黄河生态保护深度融入小学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建设研究 ——中期汇报 | |
|
||
版权所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鲁ICP备16004198号-1
地址:济南市中区土屋路3—1号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