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章详细
五韵黄河·去读懂去奔流 ——黄河生态文明视域下主题式综合课程的研发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01-04 来源:山东省教科院 点击数:0
 

滨州莲华学园   由宝英  

山东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莲华学园,是一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2015年建校,2022年是建校的第8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提炼优化学校文化,明晰发展愿景,把课程体系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教学改革的主战场,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根植国家课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文化、家乡历史发展优秀文化五大“文化沃土”,努力打造高品质课程育人特色新体系,塑造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个性新文化。

愿景:以世界眼光 做中国教育

使命:莲华教育 影响百万儿童

校训:要有光 要绽放

学校发展目标:办一所孩子看得见童年·未来的学校

教师发展目标:阳光合群 务实创新

学生发展目标:勇担当 懂生活 会学习 能创造

黄河生态文明为何要在校园落地?黄河生态文明如何与学生链接?黄河生态文明如何与未来相约?带着这样的追问,我们研发构建了“五韵黄河”主题式综合课程。今天向大家汇报的主题是:五韵黄河·去读懂去奔流——黄河生态文明视域下主题式综合课程的研发与实践。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汇报:

课程背景——“五韵黄河”因何而立?

课程内容——“五韵黄河”意为何物?

课程实施——“五韵黄河”如何落地?

课程成果——“五韵黄河”有何成效?

课程创新——“五韵黄河”有何特别?

课程反思——“五韵黄河”走向何方?

一、课程背景——“五韵黄河”因何而立?

(一)基于国家战略

2019 年9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正式宣布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

2020 年1 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财经委第6 次会议,专题研究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首次提出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

2020 年8 月31 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并正式颁布实施。

2022年2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布《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明确到2035年基本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2022年5月,中共滨州市委、滨州市人民政府印发了《滨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既指出了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的重要地位,也为黄河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二)基于教育热点

2022年6月30日,在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面向全省教育工作者发布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申报公告,为一线学校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推进黄河文化传承和生态文明教育搭建了研究的平台。

在市十四五课题规划中和义务教育教研基地申报中,提供了多次黄河文化研究的机会和平台,倡导各学校进行黄河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深度发挥黄河的育人功能。

(三)基于家乡期待

今年2月28日,全市“在滨州、知滨州、爱滨州、建滨州”主题实践活动动员大会召开。宋永祥书记提出了“在知爱建”的要求,激发滨州人的内心情感,形成共建更高水平富强滨州的全民行动自觉,让滨州人存在感满满、自豪感满满、责任感满满、奋进感满满。



滨州因黄河而兴,94公里的黄河穿城而过,流经滨州市六个县(区),16个乡(镇),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因此,作为滨州人,作为“在知爱建”的践行者,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研究黄河的文化,开发黄河课程,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四)基于“双新”领航

2022版新课程方案的新变化:

(1)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决定课程内容的范围及多少。

(2)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生活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3)注重课程内容的统整及结构化,加强综合课程建设。

(4)强调以“主题、项目、任务”为单位组织课程内容

(5)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明确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

(五)基于学校优势

实践基础:2016年起,在市教科院的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坚持做主题式综合课程,6年的探索,我们先后研发了家国课程、新冠日记课程、百年风华课程等,在主题课程的研发和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取得比较突出的成果。如连续3届登上市级论坛,并参与课程成果展示;获得了全市主题式综合课程优秀成果一等奖,在今年山东省教学成果评选中,我校的课程建设获得了省教学成果评选一等奖。




2018年齐风鲁韵课程中,构建了“一山一水一圣人、一书一茶一脉红”的课程内容,其中的“一水”便是指黄河。



体系支撑:学校围绕学生生命成长,对接学校育人目标,构建了一套“嵌入”DNA的生命成长“双螺旋课程结构模型”。其直观表述为“一轴双链八要素”:“一轴”指全环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双链”指校本育人目标本链及与其配对的螺旋上升式学生发展素养子链;“八要素”指四大目标解码和四大素养课程群,具体即懂生活、勇担当、会学习、能创造的四大目标解码和生命素养、责任素养、审辩素养、创新素养的四大素养课程群。通过对“一轴双链八要素”的系统构建及过程实施,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黄河课程便是对接“勇担当”的目标,从“责任素养”课程体系下生长出来的一类课程。

二、课程内容——“五韵黄河”意为何物?

“五韵黄河”课程是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以培养家国情怀为核心,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任务,以主题实践和学科融合为路径系统构建的长线主题式综合课程。

“长线”指课程实施时间长,持续一个学年的时间。

“综合”指关注学科课程内容整合;关注研究方式多元化。

“主题式”指课程内容聚焦,依据年级特点选一个点展开探究。

(一)课程目标

1.通过“五韵黄河”主题综合课程的研发与实践,引导学生对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和教育意义进行探究,感受黄河文化与家国荣耀,树立“在黄河、知黄河、爱黄河、护黄河”的价值追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体认,厚植家国情怀,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建设者。

2.提炼“五韵黄河”主题式综合课程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系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及多样的课程评价体系;探索一条由单一课程到课程群再到课程体系构建的系统路径;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五韵黄河”主题式综合课程的实践案例。

3.通过“五韵黄河”主题综合课程的研发与实践,引导教师积极转变教育理念,摸索实践性、融合性课程实施样态,促进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

(二)课程内容

依据“我与自然”“我与自己”“我与社会”三大关系,构建了以“黄色乡土河、绿色生态河、蓝色科技河、古色底蕴河与红色革命河”为子主题的“五韵黄河”主题式综合课程,探究黄河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生态文化、科技文化、以及红色文化。

(三)探究方式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项目学习是把学科知识与真实生活情境有机联系起来,生成开放性的问题或主题,学生围绕问题或主题从事充满热情且目的明确的系列探究活动,形成观念物化的产品,发展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协作性思维等高阶思维能力,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以及对他人、社会和环境负责的责任意识。  ——张华

我们采取项目式探究的方式,通过提取大概念,确定核心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深度探究。

一级概念: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年历史中,黄河在民风民俗、科技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浸润在中华儿女的生活中,对中华民族立根铸魂有着重大作用和影响。

一级核心问题:为什么说“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各子主题的核心概念及核心问题分别定位如下:

黄色乡土河:

二级概念:黄河在衣食住行、习俗活动等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与丰厚的文化。

二级核心问题:自古至今,黄河滩边的儿女,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与习俗活动有着怎样的变化?

绿色生态河:

二级概念: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同时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生态"廊道",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提供客水补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级核心问题:如何让母亲河变得更加绿色和生态?

蓝色科技河:

二级概念:黄河流域科学技术与文化正在焕发新的活力,用磅礴的力量,奔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级核心问题:黄河从远古一路走来,如何用科技造福人民?

古色底蕴河:

二级概念:在黄河流域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从民族服饰、民间艺术、生活习俗到水墨丹青、乐曲歌舞、诗词歌赋,都充满人类文明的智慧之光。

二级核心问题:黄河流域传统文化有哪些,我们应如何促进黄河流域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下的保护、传承、弘扬与创新?

红色革命河:

二级概念:黄河流域蕴含着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沿着黄河,一起探究红色印记、学习革命英雄事迹和精神,深入挖掘黄河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二级核心问题:黄河文化中蕴含什么红色革命精神?我们应该如何传承这些红色基因?




三、课程实施——“五韵黄河”如何落地?

(一)双线并行:公修读本+选修主题,点面结合

研发设计了《我在黄河边》学生读本,从基本概况、五韵之美、未来之约让孩子了解黄河文化的通识性知识,努力成为知河小学士、护河小能手和爱河小达人。

(二)五环联动:主题开启—主题实践—主题研学—主题展示—主题反思

1.主题开启

每学期开学第一课,我们都会下大力气来设计,让开学第一课与课程对接,带给学生满满的仪式感、参与感和体验感。



今年9月1日,我们以“源远黄河·奏响华章”为主题,围绕“黄河之水天上来”“浪涛风簸自天涯”“泥沙融入血脉情”“明月沿河照古今”四大版块开启了新学期开学第一课。通过绘制黄河图、前置学习黄河知识、体验黄河九曲十八弯、感受黄河地域特点、齐颂黄河诗歌、共喊黄河号子、同唱黄河歌曲等丰富的体验和参与,感知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开启黄河课程探究之旅。

2.主题实践

通过“3+1+n”主题课程周的方式来保证家国课程的探究课时。“3”指需要3周的课程规划、准备的时间;“1”指1周集中探究的时间;“n”之分散进行课程反思和内化的时间。这样,使课时更有保证、探究更加深入、方式更加灵活。




3.主题研学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一个人的世界观决定了观世界的角度和方法,然而不曾观世界,何来世界观?把世界作为最好的教材,才能真正达到知行合一。

在“家·国”课程框架的架构下,本学期各年级围绕“五韵黄河”课程分支进行主题研究,以“黄河”为研究对象,开展“研”黄课程,落实“研”黄课堂,挖掘“研”黄文化,打破学科边界,链接多重学科素养。

黄河楼+惠民魏氏庄园:



10月28日,在“五韵黄河”主题开启中,进行了研学动员与前置探究。了解黄河全貌,了解研学行程,并猜测讨论即将实地探访的黄河楼的设计有什么寓意,魏氏庄园在房屋中哪些巧妙的设计?第二日,孩子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踏上了“黄色乡土河”研学之旅。

孩子们在蒲湖乘船,了解滨州黄河大桥上历史名人唐赛儿的故事。

到达黄河楼,从黄河楼的9层设计及9重屋檐的设计,了解黄河楼建设的寓意。进入黄河楼,犹如进入到黄河民俗文化大观园,动态黄河全貌图、黄河民俗柳编馆、泥塑馆,孩子们沉浸在黄色乡土河的盛景中。

孩子研学第三站,到达惠民魏氏庄园。孩子们来到这座3进9座院落的城堡式庄园,实地探访独具特色的城堡式民居建筑群,了解中国古代黄河流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感受黄河儿女的“住”的智慧与文化。

初入小学仅2个多月的孩子们,在研学中感受着深厚的黄河民俗文化,对主题周的探究更加期待和向往。同时、整齐的研学队伍、摆手礼、有序的午餐,研学途中的互帮互助,都是孩子们成长的印记。

东营入海口:

二/三年级的东营黄河口研学,借助黄河流经和入海口的地理优势,孩子们和老师们进行了深度的探究和准备:跨学科进行了充分备课,围绕“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这一核心问题,设置了前置性学习内容:



了解黄河文化历史源远和黄河的地理知识

学习了解黄河入海口的独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解码黄河水为何变黄、如何变清澈

解读黄河诗句,阅读黄河书籍。

怀揣着对黄河的憧憬以及前置研究和生成的问题,孩子们踏上了“源远·黄河”的研学之旅。通过徒步天柳林木栈道、参观鸟类博物馆、观芦花飞雪红毯迎宾的湿地景象、欣赏黄蓝海河交汇处、望海上钻井平台等实地研学,让孩子们真正置身于黄河之边,用脚丈量世界的长度,用心去考量世界的深度。

研学归来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梳理了实地研学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文本的形式呈现和总结出来。

4.主题展示

作品展示(探究单、成果报告、手工制作等)

舞台表演类(朗诵、歌舞、走秀、话剧等)

5.主题反思

课程结束后评价、反思、复盘。

(三)多科互融:学科渗透+跨学科整合

1.学科渗透

从学科活动的角度来设计黄河相关的课程和活动。

语文组:滨州少年讲黄河故事

综实组:沿九曲黄河,探传统技艺(剪纸;灯笼工匠;活字印刷;草柳编织)

数学组:绘制黄河简图

美术组:黄河主题雕塑作品

音乐组:“童声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合唱比赛

2.跨学科整合

绿色生态河、红色革命河跨学科整合案例



(四)全环境浸润

级部文化和班级文化的观摩同样是每学期的必修课。在“五韵黄河”主题课程的引领下,本学期的级部和班级文化突出了黄河主题。9月22日,我们举行了“成为一束光”班级文化建设的观摩活动。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个角落都被赋予教育的潜移默化,处处都有课程的影子。

四、课程成果——“五韵黄河”有何成果?

(一)学生方面

拓宽了学生的对黄河文化的学习视野;

激发了学生课程探究的热情;

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获得了一次舞台展示的机会;

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教师方面

课程研发设计能力提升;

资源整合与拓展意识增强;

系统性、整体性思维增强;

活动策划、节目编排、舞台调度等能力提升。

(三)家长方面

家长对课程的满意度超过98%;家校协同的默契度得以提升;更多的家长鼓励、支持、参与到课程中来。

(四)学校方面

在滨州市义务教育教研基地申报中,莲华学园申报“黄河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获批为全市34所基地校之一,也是唯一一所民办学校。

《“在黄河·知黄河·爱黄河·护黄河”主题式综合课程的实践研究》在滨州市黄河流域专项课题申报中立项。

五、课程创新——“五韵黄河”有何特别?

这一类课程,我们的特别之处在于:

(一)基于整体构建的系统思维

有系统的顶层设计和详细的规划,从目标、内容、实施过程、评价、展示、反思等方面系统规划和构建。

(二)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设计

世界是最好的教材,教材是真实的世界。没有真实情境,就没有深度学习;没有核心问题,就没有任务驱动。我们以“黄河文化”作为学习资源,同时提炼子课程的核心问题,以问题为引领,孩子们在每个子课程的探究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基于逆向设计的任务驱动

只有明确预期结果,才能专注于实现这些结果的内容、方式和活动。“以终为始,逆向设计”一直是我们做课程的基本思路。在各年级子课程研发中,课程的预期展示方式在形成课程实施方案前确定。在“五韵黄河”课程中,通常以作品手册、主题周探究展演、话剧展演等方式为主,以其他成果任务为辅。作品手册关注孩子们过程性学习成果的展示,主题周探究展演侧重学生探究成果多种形式的全员展示,话剧展演则从艺术的高度展示对课程的深度理解。

(四)基于素养本位的学科融合

在每一个主题活动的探究中,我们从“六大维度”来设计实施课程,保证了课程的主题性、跨学科融合与实践性。这六大维度分别是主题、能力、学科、项目、实践、展示。各年级子课程不只是一节一节的课,不只是一次一次的活动,而是在大问题、大情境基础上的融合各学科内容,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探究、实践和反思,是跨学科的综合性探究,是朝向素养本位的深度学习。审美素养、创新素养、表达素养、艺术素养、责任素养在课程的参与中得以积淀与升华。

五、课程反思——“五韵黄河”走向何方?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如:

缺少科学系统的深层理论支撑

缺少学科融合的深度探究实践

缺少值得推广的深厚成果提炼

未来,学园要进一步深研以大观念统领进行课程设计的实践,让黄河课程真正融入学科、融入校园、融入生活、融入自我。

五千多年来,黄河文明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早已演变扩展为中华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主干,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随着时代的发展,黄河文明的内涵、外延也在日日新又日新,我们教育者必须理解传统黄河文明并予以传承,更应该追寻新的黄河文明带着学生去遇见、去重建、去创新,去读懂五韵黄河千百年来历久不衰且传统厚重的古老调式,去时代的长河里奔流,谱写黄河未来千百年生生不息且锐意进取的新篇章。


上一篇:融黄河生态教育于生物学教学之中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双减”背景下“生态主体教育”育人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版权所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鲁ICP备16004198号-1 

地址:济南市中区土屋路3—1号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