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文章详细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24年十项重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5-01-22 来源:山东省教科院 点击数:0
 

一、新一届院党委擘画发展新蓝图

1月25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第四次党员大会隆重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院党委,明确了“13566”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即围绕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科研机构“一个目标”,着力提升服务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三种能力”,聚焦服务大局、特色发展、人才强院、创新驱动、开放融合“五项战略”,实施高素质人才引育、高水平项目牵引、高效能创新发展、高标准平台建设、高质量成果转化、高效率协同创新“六项行动”,聚力建设全省教育智库中心、教研中心、科研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学科人才活动中心和评价研究中心“六个中心”,着力打造国内一流教育智库,奋力开创全省教科研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二、科学谋划年度教科研工作

3月28日,全省教科研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系统谋划了新一年全省教科研工作,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教育智库建设,立足山东实际,把牢政治方向选题,注重调查研究求实效,开展协同研究提质量,落实成果转化;要推进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创新,统筹四级教研力量,运用创新方法强化有组织教研;要全力抓好教育评价研究工作,建好国家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推动评价模式创新。会议要求各级教科研机构要立足区域实际,既要向上对接国家政策需求,也要向下根据教育基层实际提出对策;既要向外对比国内国际典型,也要向内跟进教育行政部门重点工作确定科研项目,以充分发挥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全省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教育智库建设成效初显

组建智库建设专班,牵头成立“山东省教育智库联盟”。加入山东智库联盟、全国省级教育智库联盟,与长江教育研究院等68家省内外单位开展合作研究。院长孙启高受邀参加“2024教育智库与教育治理50人圆桌论坛”,以“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山东探索”为题作主旨发言,系统全面介绍了我省新型教育智库建设的主要做法。开展的“教育强省指数研究”获厅党组充分肯定,“山东省学龄人口变动与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调整的建议”获邓云锋副省长肯定性批示。深度参与我省乡村教育振兴、校家社协同育人等工作的调查研究、方案编制、标准制定,为国字号试点工作获得教育部王嘉毅副部长肯定性批示提供了基础性、支撑性研究成果。



四、有组织教科研稳步推进

召开高校有组织教育科研工作会议,强化党建引领、机制建设、协同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发展。与山东师范大学等27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跟进5项高等教育重大招标课题研究,召开工作调度会和研究成果论证会,取得显著成效。组织做好各级各类课题项目申报工作,严格开题、中期检查、结题等课题管理环节,强化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和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实施“教科研素养提升百千工程”,系统培训20次11000余人。院长孙启高6次在全国性会议上介绍山东教科研工作经验。




五、黄河文化育人工作不断深化

开展全省“黄河文化育人”工作情况系列调研,举办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项课题优秀成果推介会、黄河文化的教育活态转化与发展论坛暨黄河文化育人现场会、黄河文化育人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现场会、全省黄河文化育人“汇·展”现场会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全省黄河文化育人研究和实践工作成效,深化新时代做好黄河文化育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增强传承、弘扬和创新黄河文化育人动力。遴选黄河文化育人优秀案例,组织遴选“传承黄河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主题征文获奖作品604项,在全国大会交流推广我省黄河文化育人工作创新工作经验。



六、教科研援疆工作精准发力

与新疆教育科学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项目共建、资源共享、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选派8名专职教研员参加援疆工作,推动新疆教科研水平提升。在2024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单设对口支援专题,加大对援疆一线教师的科研扶持力度。组织两批27名省特级教师开展“组团式”援疆志愿服务活动,喀什地区3000余名教师受益。开展两省(区)区域联合教研活动,展示示范课18节,作专题讲座6场,聚焦课程标准理念要求转化落地中的关键问题,为两地教研工作和一线教学提供新思路,探索区域联合教研工作机制,推进东西部省份教研协同发展。



七、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起步成势

作为首批八家成员单位之一,发起并参加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研究共同体成立大会,签署共同体框架协议,在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引领教育整体变革、构建生态文明完整学科体系、推动零碳学校建设和绿色生活方式、数字化赋能生态文明教育以及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协同探索和研究实践。承办“深耕生态文明教育 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共同体成果展示交流会”,并作《生态文明教育山东创新实践》主题报告,展示了我省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在生态文明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成果。



八、课程教学改革实现新突破

在全国率先开展学校课程方案研制工作,研制《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措施》等省教育厅文件17份。举办课程建设系列研讨会议,启动国家课程方案向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转化行动,组织14期6000余人参与高中学科基地启成系列经验交流活动,搭建学校办学和课程教学改革交流推广平台。开展义务教育学段16个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新教材使用全员现场培训。遴选课程设计优秀成果,编辑出版《看得见的课程》丛书4册,获得2024年度华东六省一市优秀教育出版物一等奖,中国教育新闻网对山东好课程建设成效给予广泛宣传报道。《山东多措并举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入选《课程教材研究动态》。



九、教育评价改革走深走实

扎实开展国家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工作,先后在济南、威海组织2场全省教育评价改革宣介报告会,推广典型经验。完成教育评价改革基地遴选、典型案例评审、改革试验区和实验基地建设中期答辩,提高项目专业化水平。举办基础教育增值评价现场研讨会,探索评价改革新方法新路径。召开评价素养提升种子教师培训暨学业述评经验交流会,提升教师评价素养。承担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地方党委和政府树立正确教育政绩观的有效路径研究”,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树立正确教育政绩观。教育部《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基地工作简报》连续3期刊发13篇山东教育评价改革实践创新做法和经验。



十、我省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加速推进

获批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资质后,我院加强认证规划,加快认证进度,高质量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连续3年组织开展认证专题培训,引导各高校深刻认识认证理念、准确把握认证标准、严格落实认证程序。以师范类专业认证为抓手,引导高校服务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面向产出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要求,形成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年内完成青岛大学汉语言文学等12所高校38个专业的进校考查工作,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等20所高校46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截至2024年底,我省师范类专业认证通过数量达到119个,跃居全国第二位。



上一篇:省教科院召开离退休干部座谈会 下一篇:我院召开2024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版权所有: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鲁ICP备16004198号-1 

地址:济南市中区土屋路3—1号 后台管理